English
新闻中心  
当前网站位置:

关于小鼠组织消化的一些总结
来源: | 作者:Neoline | 发布时间: 2021-04-23 | 306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相对于成鼠的组织消化来说会简单一些。由于条件限制,我们这里的幼鼠指的是出生后3天内的小鼠。实验过程中共测试了5种幼鼠的组织,获得的单细胞悬液在数量以及活性上都表现较好。

1、幼鼠:相对于成鼠的组织消化来说会简单一些。由于条件限制,我们这里的幼鼠指的是出生后3天内的小鼠。实验过程中共测试了5种幼鼠的组织,获得的单细胞悬液在数量以及活性上都表现较好。

 幼鼠皮肤:胶原蛋白酶I

 幼鼠颅骨、心脏、肌肉(腹部)、肋骨:胶原蛋白酶Ⅱ

 示例:幼鼠皮肤消化后镜检(约53.5万个/ml,活率90.65%)

关于小鼠组织消化的一些总结(图1)

2、成鼠:消化较为多样化。(以下为成功消化案例

2.1单一酶消化:

 胶原酶Ⅳ:肝脏、肾脏

 胶原酶Ⅱ:睾丸、结肠、直肠、回肠、十二指肠

 胶原酶Ⅴ:胰腺、肺

2.2组合酶消化:

 皮肤:0.025%胰蛋白酶-EDTA+胶原酶Ⅳ

 胃:胶原酶Ⅰ+胰蛋白酶

2.3研磨法:脾脏、胸腺(将组织直接置于滤膜上研磨,离心重悬获得单细胞悬液)

关于小鼠组织消化的一些总结(图2)

2.4其他:

 PBMC:淋巴细胞分离液

 骨髓:直接从股骨中获得细胞,过滤膜离心重悬获得单细胞悬液

3、下面以结肠作为例子展示完整操作流程:

【试剂和耗材】

胶原酶Ⅱ型(Sigma/C6885)、DMEM培养基(Coring/ 10-013-CVR)、特级胎牛血清(生工BBI/ E600001-0500)、DPBS(Corning/21-031-CVR)、PBS(无钙镁离子)、15ml/50ml离心管、1.5ml/2ml离心管、70µm滤膜、40µm滤膜、巴氏管、0.4%台盼蓝溶液、一次性细胞计数板【设备及工具】

恒温振荡水浴锅(或芯片杂交箱)、适配15ml/50ml离心管和1.5ml/2ml离心管的低温离心机、镊子、眼球剪、培养皿、生物显微镜

【消化酶配制】

在50ml无菌离心管中称取50mg胶原酶Ⅱ型,加入45ml DMEM培养基和5ml胎牛血清(FBS),混合均匀,分装至15ml离心管中,每个装5ml,共装10管,置于-20°C保存(胶原酶Ⅱ型终浓度为1mg/ml)。需要时取出使用即可。

【运输条件】

取新鲜小鼠结肠置于含10%FBS的DMEM中,冰上短程运输,尽快送至实验室。

【起始量及消化时间】

组织起始量为一只小鼠的结肠,约0.1g-0.2g,消化时间2.5h(若起始量过高或过低,适当延长或降低消化时间),消化期间需取出实时镜检观察情况,若镜检下无明显团块基本消化成单个细胞即可终止。

【操作流程】

  1、对所用工具(镊子、眼球剪等)进行酒精消毒。消化酶、DPBS或PBS(无钙镁离子)、Wash Buffer(含2mM EDTA的DPBS)等放在冰上预冷。

  2、将预冷过的DPBS/PBS倒入培养皿中,将组织取出放入含DPBS/PBS的培养皿中。去除结肠 内容物,漂洗一次。将结肠剪成小段,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进行第二次漂洗,重复一次,总 共漂洗三次。若结肠内容物较多,可增加洗涤次数。

  3、将漂洗好的组织碎块放入2ml离心管 中。将离心管插入冰上,加入少量消化酶(不要在无缓冲液的管中直接剪),将组织剪成更小的碎片。

  4、将组织碎片连同消化酶液一起加入到含消化酶的离心管中,在离心管底部对组织体积进行标记。在强光下观察体积量并进行拍照记录。

  5、将离心管放入恒温振荡水浴锅(或芯片杂交箱,转速调至25),37°C消化一定时间,观察组织消化后剩余体积,并标记及拍照。

  6、过100µm滤膜并用巴氏管对膜上组织进行轻轻搅拌,让剩余的细胞游离出来。

  7、离心收集细胞,300g 4°C离心5min,观察细胞沉淀(可拍照),加入3-5ml DPBS/PBS用巴氏管对细胞轻柔吹打,过一次70µm滤膜。

  8、细胞再用3-5ml DPBS/PBS洗涤一次,视情况可再过一次40µm滤膜,300g 4°C离心5min收集沉淀。

  9、镜检观察有较多小碎片,150g4℃离心5min去除小碎片,收集沉淀。

  10、用预冷的Wash Buffer重悬,稀释至适当浓度,计数并统计活率,立即进行下游单细胞实验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  1、结肠消化前需清理干净内容物,剪成适当的小段,多次漂洗干净后再进行后续流程。

  2、300g离心收集细胞时沉淀易悬浮起来,可适当提高离心力,但不要超过500g。

相关文章